關于手工小提琴判斷與選購所涉及的內容很多,個人就琴拿到手上第一外觀“看”和琴的“音”上說幾點?!翱础本褪强床牧?,看工藝。材料是提琴的構成本體,它將決定提琴的生命質量。一個優秀的制琴師,往往把材料的選擇作為頭等大事慎之又慎,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嘔心瀝血精心制作的程序。有了好材料,不一定就保證能做出好琴;但是,沒有好材料肯定做不出好琴來。一塊最適合制作提琴的好材料,不僅取決于木材的種類、產地、年齡、結構、質地,而且取決于木材的聲學品質,振動頻率與傳導性能。
例如,面板是提琴最核心的部位,它的作用相當于二胡的蟒皮,承擔著把琴弦振動所發出的聲源加以傳導、過濾、擴大、輻射的任務。拉奏小提琴的時候,面板本身也在振動,但它的振動不是為了發出木材自身性質的聲音,而是發出對琴弦所發出的金屬顆粒聲加以美化和處理之后的聲音。這聲音借助音柱連接輸送給背板和邊板,加以反射、共振、回環、壓縮,共同推動琴箱內的空氣產生強烈共鳴再由f 孔傳達出來,就成了我們所能聽到的琴聲。
明確了這個原理,我們由此可知小提琴的優美琴聲,已不再是琴弦本身單一元素的聲音,更不是木材本身產生振動的聲音,而是包括小提琴所有部件共同發揮作用并以空氣作為媒介而綜合起來的整體聲音,即音量宏大、音質純凈、音色優美的聲音。
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小提琴音量、音質和音色的關鍵部位是什么?首先是面板,其次是背板,然后才是邊板、琴碼和音柱,乃至其它部位包括琴弦與配件。在選購提琴的時候,有的朋友第一位要看的是背板,尤其是先看背板的顏色與花紋,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我不是說背板不重要,缺少任何部位都不是完整的琴體。我是說從承擔影響發聲的使命角度來說,面板是第一重要的,背板只能排在其次,其它缺一不可的部件使命各有不同。
最適宜制作面板的材料,當屬聲音品質最好的云杉,歐洲稱為云杉,東北稱為魚鱗白松。與其他木材比,云杉的主要優勢為:
①、質地堅而輕,年輪間(春材)質地很軟,但它的年輪(秋材)則非常堅硬,并富有彈性,既能抵抗琴弦的壓力又容易振動,所以具有最好的音響性能。
②、傳聲速度好,比其它木材傳導振動快而彈性大,它的順紋傳聲速度每秒達5166米,比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每秒350米)還要快14倍多,所以能使小提琴發音靈敏。
③、能對高頻率(3000-5000周/秒或以上)的發音產生阻尼作用,(阻尼作用是指振動在木材內的消失現象,由木材分子間相互摩擦而產生)。這是其它木材所不及的。云杉的阻尼作用能隨著頻率而增加,對頻率低的音阻尼小,而對那些小提琴不宜有的高頻率泛音(也就是那些與基音不和諧的音),則產生極強的阻尼作用,使它們減弱,從而使琴聲悅耳動聽。
決定聲音品質的,就是年輪即木材中的豎線。豎線中的深色條紋叫秋材,是在夏季與秋季生長的;淺色條紋叫春材,是在冬春兩季生長的。一深一淺為一個年輪,需要一年的生長期。好的面板年輪均勻、順直、平行、細密,年輪的條紋要清晰,對比要鮮明。就硬度來說,秋材越硬越好,春材越軟越好。秋材不能顏色過深,寬度不能過窄,最好由密度大的點狀構成;春材顏色不能過淺,間距最好由面板中縫向左右兩側逐漸加寬但不能超過2mm。好的面板往往帶有鷹爪狀橫紋(俗稱雞爪紋),不僅看起來美觀,而且協助多頻率的聲音同時傳播。
判斷材質,除了把察看木材紋理作為主要手段外,察看木材顏色也不失為一種渠道。我們知道,越是上等的珍貴木材,越能感受到一種與生俱來的漂亮光澤,紫檀、花梨木、酸枝木、老紅木、烏木、楠木、雞翅木都是如此。雖然到我們看到小提琴成品的時候,已經完成了涂漆著色的程序;但即使再完美的油漆,也不能徹底覆蓋木材本身的固有光澤。一般來說,木材光澤度愈高,其分子結構狀態愈好,聲音品質亦然。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提琴,光線反射相當強烈,色澤變換相當豐富。透過油漆的顏色,光潔艷麗明晰的木材,明顯優于粗糙暗淡模糊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