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質。宋、元、明時期,古琴通常以杉木、代杉木、城墻木柱為材質,而目前常見以梧桐為面、梓木為底較多,上好杉木為面的古琴也比較常見?,F代斫琴師的上品大多為老杉木做為的琴材。
二、漆灰。漆即生漆,灰乃指漆下的灰胎。唐琴表面之漆,以黑色和栗色為常見;宋代以后,灰胎下裹以葛布者已不多見。北宋末出現了鹿角灰中混以黃金、白銀、珍珠、玉石、瑪瑙、珊瑚、貝殼等碎屑的八寶灰。琴體如滿天繁星。明清以后,除黑色及栗色以外,朱漆琴也已較為常見,同時增加了由中草藥等合成的雜類灰。然而質量仍以鹿角灰為最好。明以后的古琴灰胎,比唐、宋之琴相對較薄。
三、斷紋。斷紋有最古的梅花斷、牛毛斷,目前已經非常罕見。唐、宋之琴一般以蛇腹斷為主,雜有流水斷、冰紋斷等斷紋。
四、樣式古琴樣式繁多,有伏羲、靈機、神農、響泉、鳳式、連珠、仲尼、列子、伶官、師曠、亞額、落霞等等,收藏者必須要選擇個人鐘愛的古琴樣式,以免日后觀之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