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古琴最重視選材。面板應使用紋理順直、寬度均勻、硬度適中,無痕節和蟲蛀等缺陷的梧桐木制作。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總結為:“選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鑒別古琴的優劣,主要從選材、工藝和發音等方面進行。
在工藝上,琴面弧度平正、自然適度,不能有凹陷或不平現象。琴身端正,放于桌上應平穩。各部分加工須精細,膠合處嚴密牢固無縫隙。琴身油漆色調雅致,表面平滑光亮。琴弦應絲條均勻、質地光澤,潔白而拉力強。纏弦以緊密、均勻、明亮、光潤為佳。
在發音上,應音響純凈、音量宏大,各弦發音均勻,沒有雜音,高音清晰,共鳴和傳遠效果好,音色優美、圓潤、清脆,既不尖銳,也不鈍拙。
古琴上的斷紋,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志。這種特有的現象,是由于木質、漆底和振動性能等的不同,琴漆經過長年的振動而造成的。有斷紋的古琴,不但琴音透澈,而且外表也很美觀。北宋以來,琴人對此極為重視。
斷紋的形狀較多,據《潛確類書》中載:“古琴以斷紋為證,不歷數百年不斷。有梅花斷,其紋如梅花,此為最古;有牛毛斷,其紋如發千百條者;有蛇腹斷,其紋橫截琴面……;有龍紋斷,其紋圖大;有龜紋,冰裂紋。”古琴歷來以蛇腹斷和梅花斷最為名貴。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唐琴“九霄環佩”,就是蛇腹斷的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