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音色、音量與二胡本身的檔次和質地有較大關系,我認為,一個癡心的二胡愛好者,他至少應擁有兩把二胡,一把用于練習,一把用于演奏,至于二胡的檔次依各人具體實際情況而定。我就有4把胡琴,一把是敦煌牌紅木二胡,一把是檔次較高的南方紫檀六角二胡,一把是北方產的烏木八角二胡,還有一把板胡。從拉琴感覺來說,八角琴比六角琴音量要大一些,琴筒小的比琴筒大的音量更大一點,音色則各有特點,根據自己所拉的曲調來選擇拉哪把琴。
一把二胡的音量、音色,從這把二胡成型后就基本定型了,要人為改變,還是只有從千斤、琴碼、弓毛的數量、運弓子的速度、琴弦的質地、張馳等方面來考慮,另外,底托、琴碼弦槽的深淺、周正也有較大關系。
1、千斤捆綁的高度、深度、有效弦長與琴桿、琴筒的距離是否合乎要求?千斤的材質如何?
2、琴碼要多準備幾個,最好各種材質、型號的盡量多有幾個。
3、弓子是否用得太久,弓毛的數量是否達到要求,運弓的水平、速度及個人運弓的習慣是否做到人琴和諧?
4、琴弦的質地、張馳是否作為考慮因素?
5、音墊的大小、質地、厚薄、上下移動、松緊程度如何?
6、底托與琴筒的結合是否周正、實在?
7、弦槽的深淺、寬窄、平直程度好不好?
8、琴桿與琴筒的結合處有無縫隙?
以上這些,我認為對二胡音色、音量的影響都很大,任何一把二胡在被使用后,都要經過個人的反復調試、磨合才能逐步達到滿意。
再者,二胡的音色和音量是相對而言的,只要這把二胡確實不錯,不是工藝和材質的問題,音色和音量不是非正常,應該說這把二胡就還是好的,這就是二胡的個性,應該讓其自然保持。如果琴師本人喜歡拉溫潤、柔和的調子,就用南方出產的二胡要好一些,喜歡高亢、激越的曲調就用北方的琴要妥一點。一把二胡的功能畢竟有限,我們每一個愛琴者不必過分求全責備,非要自己心愛的琴處處讓自己滿意。
還有,二胡的千斤如要用金屬材料的,趙寒陽大師已有論述,在千斤的貼弦鉤上套一節自行車輪胎的氣皮,效果很好,我用的是從建材市場買的臘質絲光線,事實上效果不錯;琴碼可根據所選曲調的風格選擇不同材質的,弦槽可寬可窄,如需運用雙弦奏法、駿馬嘶鳴等技法,弦槽可窄一些,如演奏的曲調要純凈磊落,弦槽可寬一些;音墊的選擇,我認為用真皮最好(羊皮、麂皮等質地柔軟的動物皮);底托與琴筒結合如不夠周正、弦槽如有歪斜,且確實影響音色和音量,可考慮讓有經驗的師傅調節一下,如不行,到原廠家換一個琴托。自己也可用一把破舊的琴作試驗,總結一下弦距、弦長等方面對二胡音色和音量改善的方法,甚至還能讓破舊的二胡不至廢棄,可從中摸索出很多琴理來。
本篇文章來源于『中國古曲網 』原文鏈接:http://info.guqu.net/erhuzhishi/關于二胡音色、音量問題的一點體會.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