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將葫蘆絲的音色描繪為“輕、飄、柔……”
曾幾何時,許多愛好者、初學者喜歡音量大、音色清脆的葫蘆絲。但近年來通過傣鄉戀葫蘆絲網聯系到我們的愛好者來看,純傣味音色葫蘆絲得到越來越多葫蘆絲愛好者、演奏者的青睞,他們當中許多人之前已買過幾支、十幾支或幾十支不同品牌的葫蘆絲,總認為少了那么個味——傣味。
葫蘆絲音色的標準是什么?我們認為基本上以哏德全常吹或錄音用的葫蘆絲音色為標準。
歸納來說,葫蘆絲音色應柔、飄、甜、潤、細膩、飽滿……不失質樸。
柔,是葫蘆絲音色的最主要特征,可以理解為溫柔、柔和、不刺耳。音色柔,也是純傣味葫蘆絲的標準。(某些地區制作的葫蘆絲的音色清脆、冷硬,聽久了剌耳,不耐聽。)
飄,指聲音輕飄,象風中起舞的綢緞,是葫蘆絲音色的一大特點。
甜,可以理解為清甜,如清泉甘甜有味。小調葫蘆絲音色易體會到音色的甜。(有的葫蘆絲聲音也柔也厚,但干扁無味)
潤,如同玉石的潤色,如同青翠的竹桿,意味著有生命力。又如同雨后竹林潤潤的空氣,彌漫著竹子的清香。
細膩,指不粗糙,就象傣家人含蓄的情感。(質感粗糙,則顯太土氣)
飽滿,如同色彩的飽和度高,或重彩風格,或指主管發聲效率高。
質樸,指具用鄉村色彩或原生態。音色質樸,則更具傣家韻味。
好的葫蘆絲音色,應圓潤、質樸,如同民間歌手原生態的嗓子——甜美圓潤,不失質樸。(一些民間葫蘆絲制作師,其制作的葫蘆絲音色質樸有余,圓潤不足,如同普通人未受過訓練的嗓子——粗糙。)
好的葫蘆絲是能“說話”能表達感情的?!耙羯珎鹘y聲似語”是著名傣族葫蘆絲演奏家龔家銘對純傣味葫蘆絲的評價。
想要得到一支音色好的葫蘆絲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做出好音色葫蘆絲的廠家、制作室本就不多,且需慢慢做才能做得出好的,產量極少,因此也只有少數愛好者才能如愿以償。(許多葫蘆絲愛好者、發燒友不斷地購買各種品牌的葫蘆絲,苦苦尋找心目中的樂器,但是一次次的期望,又一次次地失望。)
決定葫蘆絲音色品質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制作師的手藝、簧片材質、主管品質。
制作師的手藝能影響樂器的音色音質,這里不再多說。簧片材質的不同,葫蘆絲的音色也就不同。制作行業比較公認的好簧片是子彈銅(五六十年代以前制造的)簧片,做出來的葫蘆絲音色柔,由于舊銅彈殼現已稀少,許多制作室已改用其它銅皮制作簧片?,F在做葫蘆絲的主管材料五花八門,竹的、木的、塑料的不等,但大家公認還是紫竹的好。
做葫蘆絲的紫竹,以偏老、容重大、竹壁厚薄適中的為好。許多人認為做葫蘆絲主管的竹子是越老越好,這有一定的道理,但過老的紫竹其竹質密度反而變小了,制作出來的葫蘆絲音色缺少厚度且泛力。能做出好音色的紫竹,并不是簡單通過外表就能判斷的,還需通過其它一些方法來確定。有時主管紫竹材料的品質能決定一支葫蘆絲音色音質的好壞,不可不重視。
沒有沁人心脾音色的葫蘆絲不能算是一支上等樂器。最后,本文用葫蘆絲大師哏德全的弟子、德宏傣族葫蘆絲制作師杜德光對傣鄉戀純傣味葫蘆絲的贊美之詞來形容葫蘆絲的音色:“音色甜美如傣鄉水,聲線飄柔象鳳尾竹,情感淳樸似傣家人!”
本篇文章來源于『中國古曲網 』原文鏈接:http://info.guqu.net/hulusizhishi/30761.html